諮詢師分析:他為何愛偷內衣

講述的是關於一個高中男生愛偷女性內衣的故事……

可能很多網友及心理醫生的大腦中都會馬上跳出一個詞“戀物癖”!正規教科書上對戀物癖是這樣解釋的:戀物癖是指把無生命的物品或把異性身上的非性感部分作為對像以引起性興奮的性變態行為,

戀物癖通常開始於青春期, 多見於男性, 由於這種性變態行為會引發患者不惜用非法手段(如偷竊、搶劫等)去獲取異性的物品(如異性內衣、絲襪、手帕等),戀物癖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戀

物癖主要指通過接觸異性穿戴和使用的服裝、飾品來喚起性的興奮,獲得性的滿足。廣義的戀物癖所戀的對像不僅僅包括異性穿戴的那些無生命的物品,而且還包括異性身體的某一部分。通過接觸身體

的某一部位獲得性滿足,戀物癖者以男性為多。他們對異性本身或異性的性器官沒有興趣,而把興趣集中在女性的內衣、內褲、乳罩、頭巾、衣服或異性的頭髮、手、足、臀部等部位來取代正常的性活

動以激起性興奮,獲得性滿足,他們常常通過對這些物品撫摸、玩弄、吸吮、囓咬等方式激起性興奮,同時伴以手淫來獲得性滿足。

然而隨著治療的深入,本人發現,所謂的愛偷女性物品之類的行為,不能僅僅以戀物癖予以診斷……換個視角來看問題,也許問題沒有那麼嚴重,更容易讓問題迎刃而解!

歐陽,高一男生,在父母眼中,一向是聽話的乖小孩,但在最近一次的家庭例行衛生清理過程中大大震驚了家中的每一個人,其雷人的程度不亞於當年美國的“ 911事件”:爸爸在歐陽的床底下發現了

一個箱子,裝了滿滿一箱的,不是書,不是零食,而是各式各樣的女式內衣……

爸爸一陣眩暈!但常年在外奔波的他,還是理智地沒有選擇馬上發火,而是召集家中的女性成員開個會,歐陽媽媽及歐陽的三個姐姐在會中均表示自己的內衣沒有丟過,也從沒有發現歐陽有偷看她們洗

澡之類的行為……

那這一整箱的女性內衣是從哪裡來的?歐陽平時是放學後就往家裡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乖小孩啊。爸爸百思不得其解。最後決定由平常和他最貼心的三姐,跟他聊聊。三姐今年上高三,因爸爸長

年在外,媽媽為了照顧歐陽,讓她跟歐陽同住一屋,以便更好地從學習上、生活上給歐陽照顧。最後三姐動員他來找心理醫生。

訪談開始後,歐陽並沒有任何臉紅,談到女性內衣時也很平靜:“我只是覺得好玩。”

“哦,平常除了學習以外,還有什麼愛好?”

“沒有,每天放學姐姐都等我,然後就回家。回家後哪怕做完作業,爸爸媽媽也不讓我出門玩,怕我跟別人學壞了……我們那邊的人基本就是中學混一混,然後就等出國打工或開店賺錢,70%的年輕人都

這樣……我爸爸媽媽希望我讀書,所以管得特嚴。”

“哦,那做完作業後做什麼事情呢?”

“複習當天的課程,預習第二天的功課。除此之外,就沒有其它活動了。”

“電視節目呢,也不看?”

“媽媽只允許我周末每天看兩個小時的電視……”

“嗯,這樣說來,你確實跟別人家的小孩對比有點委屈。既然沒有機會出門,那些內衣是什麼時間收集的?”

“這個……是我有時看媽媽姐姐們沒注意的時候,偷偷出門遛達時,順手拿回來的。”

“拿的時候害怕嗎?臉紅嗎?”

“不怕。這些東西我家很多,平常也經常看到啊,沒有什麼好害羞的。”

“哦,那如果被人發現了怎麼辦?”

“我會觀察一下周圍的情況,沒有那麼笨啦。”

“那些內衣拿回來以後,經常去看它嗎?”

“沒有。拿回來就放箱子裡。”

“哦,既然拿回來沒有什麼利用價值,而且自己家中也有不少這些東西,那為何還去拿別人家的東西呢?”

“一個人偷偷出去玩,又不敢走得太遠,怕家人知道……其實沒有什麼好玩的,有一次回來的時候,走得太快,一不小心碰到別人曬在過道旁的內衣,掉了下來,當撿起來的時候,就有一種衝動,想把

它帶回來。回來的時候,有一種感覺,就是覺得拿這些內衣的那一刻很好玩。這種好玩的感覺很少有過,從那以後,每次有出門都好玩一把,直到這次被爸爸發現。”

“嗯,確實在你生活中是一件好玩的事。”說完這句話,我的內心很難過:是啊,學習以外的樂趣,他只有這一件啊,難怪他樂此不疲。可是爸爸媽媽卻不知道啊。

……與歐陽深入溝通了一個半小時。

跟歐陽聊完,我跟他的爸爸媽媽姐姐逐一交流,然後和家人一起商討方案如下:

1、給歐陽獨立的房間,讓他慢慢學會生活的各項技能,而不是再依賴姐姐;家人(特別是爸爸),多跟他交流;

2、放開看電視權力,只要歐陽做完作業,複習完功課,允許適當看點電視節目;

3、家中買一台電腦,平常可以查學習資料,週末可以上網看看新聞玩玩遊戲,這樣跟同學才有共同話題,不至於因跟同學無話可說,導致交際障礙;

4、鼓勵歐陽跟同學一起參加活動,開拓生活的樂趣來源。

5、讓歐陽每週寫一篇成長隨筆,與我做良好的互動溝通。不斷引導他思維能力的成長,並教授他成長的方法。

一個月、三個月、半年……回訪中,家人均表示歐陽從那以後再也沒有偷女性的內衣,學習成績也提了上去。家人對心理諮詢與治療的效果相當滿意。跟歐陽直接對話,從交流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內心的

愉悅。

通過本案例成功的輔導,本人深深感受到:作為心理諮詢師,千萬不要戴有色眼鏡去觀察來訪者,當與來訪者面對面時,要學會拋開理論的羈絆,先從正常人的角度,從資源取向的角度,做好傾聽與共

情,這樣,或許能更快更好地幫助來訪者成長。那些動不動就給來訪者定性、定罪的“磚家”,只能是讓來訪者更加害怕與恐慌……而我們做心理諮詢與治療,要的是快樂與成長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sks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