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瘦身”步伐

  當代金融家作者:郭素萍已有2條評論字號: 糾錯|收藏|訂閱將本文轉發至:轉發到和訊微博|轉發到新浪微博|轉發到搜狐微博|轉發到騰訊微博|轉發到QQ空間|轉發到人人網|轉發到豆瓣網|轉發到手機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中美兩國貨幣當局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本文透過兩國央行不同的政策選擇,探究對資產負債表項目的不同影響,相互借鑒,以積極改善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及結構,進而提高我國貨幣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兩國貨幣政策的差異對金融市場產生不同的影響,彰顯不同的管理理念和價值取向,對各自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影響也存在較大不同,需要我們深入研究,以探究竟。

  中美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差異

央行資產負債表是各國央行對外公佈的一張極其重要的會計報表,是實施貨幣政策的結果和進一步實施貨幣政策的基礎。由於中美兩國經濟發展程度、金融發展歷史、金融政策取向的差異,兩國貨幣性質、政策調控目標、調控手段、統計口徑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直接導致兩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在項目和結構特點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

2007年以來,為了應對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世界各國都想盡辦法,試圖通過採取各種政策措施緩解或消除危機的影響。作為美國貨幣政策當局的美聯儲亦首當其衝,在常規貨幣政策降息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採取超常規貨幣政策“定量寬鬆”的貨幣政策,即通過創新金融工具,以及向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實體企業提供融資等方式向市場注入大量的流動性用於救助陷入困境中的金融機構,以期提振市場信心,刺激經濟增長。 “定量寬鬆”貨幣政策的實施客觀上對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有效防止了市場崩潰和經濟急速衰退。與此同時,由於金融市場的相對封閉,中國受危機影響相對有限。中國政府亦高度警惕,推出了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中國人民銀行也做出了降息等政策反應。

第一,資產負債表項目構成不同。從資產項目來看,中美兩國央行總資產大體可以分為國內信貸、國外資產和其他資產三部分,但具體構成卻並不完全相同。中國央行國內信貸包括對政府、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和非金融性公司的債權,國外資產包括外匯、貨幣黃金和其他國外資產,其他資產包括貨幣資產等餘項;而美聯儲國內信貸包含的項目較多,主要有對國內銀行的貸款、證券回購、票據、聯邦債券、機構債,國外​​資產包括黃金與外匯儲備、SDR等,其他資產包括硬幣、銀行房產等餘項。從負債項目來看,中美兩國央行總負債大致包括:國內負債、國外負債、其他負債和自有資金,主要的不同體現在​​國內負債項目上,中國央行國內負債包括儲備貨幣、發行貨幣、金融性公司存款、準備金存款、發行債券、政府存款,美國央行國內負債包括:流通中的現金、存款機構的準備金、商業銀行庫存現金、支票存款與現金、聯邦政府負債。

第二,危機之後項目比重、結構變化不同。從資產規模上看,從危機發生以來至2009年,中國央行資產總額增長了68%,而美國央行總資產增幅則高達150%。從資產組成和貢獻比重看,中國央行總資產中佔比最大的是外匯儲備,從2007年底的68%上升至2009年底的77%,而美國央行總資產中比重最大的則是國內信貸,從2007年的83%上升至2009年的90%。從負債組成和比重上看,中國央行基礎貨幣比重在60%左右,發行債券在20%左右,而美國央行基礎貨幣佔比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原因分析

對比分析中美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差異,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金融危機對兩國不同的危害程度,導致資產擴張的規模和程度有差別。美國是次貸危機的淵藪和發源地,也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的“風暴眼”,金融危機給美國經濟金融造成巨大損失,甚至有些學者和組織把此次金融危機稱為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危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宏觀經濟金融及房產市場方面,GDP大幅下滑,僅2008年第4季度和2009年第1季度就出現了6%以上的負增長,許多住房次貸抵押證券信用評級大幅下降,大量金融機構因為涉及次貸產品出現巨額虧損,2008年下半年標準普爾500指數下降29%,美國房價同比下降11%;就業民生方面,僅2008年,美國家庭財富淨值就縮水11.2萬億美元,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重挫,由年初的78下降至年底的26,家庭消費支出大幅度下降。 2009年初,大約有3620萬美國人吃不飽,其中有1/3的人有時挨餓,靠領取食品券生活的美國人高達3220萬人,2009年10月,美國失業率曾達到10.2%,為26年來最高水平。

為應對危機擴散、經濟低迷及金融機構破產壓力,美聯儲采取非常政策,通過連續降息,創造定期拍賣便利、商業票據信貸便利、貨幣市場投資基金便利、定期資產支持證券信貸便利等新型金融工具,親自救援和收購重要金融機構資產等措施,向市場釋放大量流動性,導致長期以來,保持簡單、穩定的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在金融危機後短短的10個月內資產規模快速膨脹2倍多。反觀中國,由於沒有完全開放資本市場,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加上國內金融衍生品市場尚未發展起來,由此決定了金融危機通過金融市場、投資渠道對中國的影響極為有限。誠然,我國外貿依存度達到70%的水平,外部市場的需求惡化會影響我國的外貿狀況,進而影響國民經濟增長,但中央採取有力措施擴大內需,加大產業結構調整,以挖掘中國經濟內生性因素,實現了中國經濟的平穩過渡,保證了平衡、較快發展,表現在人民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雖然同期中國人民銀行的總資產規模也有較大幅度上升,但這種上升只不過是前幾年狀況的延續,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變化。

第二,面對金融危機,兩國貨幣政策側重點不同。針對金融危機,為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美聯儲下調聯邦基金目標利率,並將其維持在0%至0.25%之間,即便如此,由於“毒債”影響持續,信貸市場並沒有快速癒合,貸款機構依然忌憚和警惕違約風險,貸款意願不強,銀行惜貸情況明顯,加之美聯儲開始為商業銀行在美聯儲的儲備支付利息,金融機構更願意將過多的剩餘儲備放置於美聯儲,導致金融機構儲備大幅增加,佔總負債的比重達到五成以上,美聯儲基礎貨幣膨脹增加近2倍。與此同時,充裕的資金儲備也為美國新型金融工具的創造和使用提供了良機,美聯儲更積極致力於資產創造和工具創新,主動緩解和解決危機導致的流動性不足問題。相反,如前所述,金融危機中,中國的金融機構所受影響極其有限,資產質量和財務狀況相對穩定,中國央行準備金政策鬆緊有度,市場中的流動性大致處於相對寬裕狀態,甚至還有些過剩,中國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差錢”,而是“不差錢”導致的通貨膨脹和經濟過熱的壓力。因此,中國央行更傾向於通過利率、準備金政策、公開市場操作等調控市場的流動性,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就是更加重視和強化負債管理,根本不需要和不必像美國一樣,為特殊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進而主動進行資產創新。

第三,貨幣國際地位不同,外彙的需求和運用不同。美國是世界公認的超級經濟大國,美元處於國際貨幣體系的霸主地位,其強大的貨幣權力,決定了它的外匯儲備並不構成其主要資產。

而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雖然取得了巨大成績,但經濟發展還存在著不穩定、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例如國際收支失衡、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方式需要轉變,農業基礎、就業、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問題突出,中國的金融體系仍然比較脆弱;中國還存在著制度環境方面的製約,如金融市場發育、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等都需要進一步推進,這些狀況的存在難以支撐人民幣迅速實施國際化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因此,中國對外匯儲備的需求較強,同時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依靠“低成本、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逐步打開了國際市場,尤其是美歐市場,國際收支實現了持續的雙順差,外匯儲備從1979年的8.4億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2.376萬億美元,增長近28倍,由此直接導致央行外匯資產在總資產中的比重不斷增加,2009年底達到了80%。外匯儲備的增加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足夠的外匯資金,為我國更高程度地融入世界經濟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同時,我國外匯儲備的增加在某種情況下也乾擾了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加之我國外匯政策較為保守,保留過多的外匯儲備造成外匯資金不能有效使用,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因此,為了對沖過多的外匯占款,並且不增加人民幣的快速投放,中國央行通過發行央票來部分消化資產增長過大帶來的基礎貨幣增加的壓力,體現在央行負債方就是“發行債券”數量的增加。

  改善建議

隨著“異常和危急狀態”逐漸遠離全球金融市場,全球經濟的複蘇和信貸信心的恢復,中美兩國貨幣供應量M1、M2和貨幣乘數均有了大幅增加,從長期來看,如果兩國寬鬆貨幣政策不擇機退出,膨脹的貨幣供應找不到合適的出路,兩國社會必然面臨物價上行,甚至嚴重通貨膨脹的壓力。因此,兩國貨幣當局必須權衡處理好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關係​​,合理控制和把握資金需求,在經濟恢復正常、健康發展的適當時機,選擇將寬鬆貨幣政策逐步退出,給各自的資產負債表“瘦身”,有效遏製過於膨脹的資產負債表。

對於中國而言,其任務更為艱鉅。我們需要研究和分析中國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經濟發展可能存在的各類問題,需要考量現有貨幣政策的決策機制,需要正視央行資產負債表失衡的現實,進而採取有力、有效的措施,以改善我國信貸規模及結構,加快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瘦身”和結構優化的步伐:一是針對外匯儲備膨脹,人民幣對內貶值、對外升值的趨勢壓力,需要加快外匯體制改革,加緊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大實施資本輸出、跨國併購等“走出去”戰略,繼續推進人民幣國際結算試點範圍,加快發展資本市場,適時推出國際板.

  以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實現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無須過多“外匯資產”的目的;二是適當調整籌資渠道,從成本、約束程度等角度考慮,通過發揮人民銀行發行貨幣的專有權利,在貨幣發行率小於信貸增長率的大前提下,逐步提高“發行貨幣”在負債中的比重,減少金融機構債務來源的利息壓力,進而為央行主動進行資產管理創造有利條件;三是藉鑑美國的經驗和做法,結合中國實際,在力求宏觀金融穩定的基礎上,加大金融創新力度,積極開發和運用新型管理工具,主動和有針對性地加強資產管理,以優化資產質量和結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sks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